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也逐漸提高,當前多數傳統的污水處理技術只注重廢水的達標排放,忽略污水的回收利用。而近年來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客觀上要求廢水能夠循環再利用。在這樣的背景下,各種新型高效的廢水處理技術發展了起來,其中超濾技術在廢水處理回用中優勢明顯,逐步引起人們的關注。
1 超濾工藝處理廢水的原理及其技術要點
1. 1 超濾的基本原理
超濾(UltraFiltration,簡稱UF) 是指溶液在靜壓差的推動作用下進行的液相分離過程,其分離機理主要是物理的篩分作用。20 世紀70~80 年代隨著超濾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水處理、食品工程和染料工程等方面應用廣泛。
超濾分離是在指在對料液施加一定壓力后,高分子物質、膠體物質因膜微孔吸附,孔內阻塞截留及膜表面的篩分作用等3 種方式被超濾膜阻止,而水和其它低分子物質通過膜的過程。超濾膜比微濾膜孔徑小,在0. 7~7 kg /cm2的壓力下,可用于分離直徑小于10 μm 的分子和微粒。超濾材料大多數是有機高分子膜,目前無機膜材料也開始制備和應用。
1. 2 超濾工藝的技術要點
超濾的工作壓力一般為0. 1~0. 6 MPa,溫度為60 ℃,此時超濾的透過通量為1~500 L/ m2˙h,一般情況下為1 ~100 L/m2˙h。根據工程使用經驗,超濾透過通量的影響因素有料液流速、操作壓力、運行溫度、運行周期和膜的清洗維護等因素,可通過工藝技術參數的合理選取,使超濾膜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保證出水水質的穩定和可靠。
2 超濾工藝在小區中水回用處理工程中的應用
超濾技術可以去除生化處理過程中所不能去除的微細顆粒,一般用于污水二級生化處理后的進一步深度處理。超濾技術的利用,克服了傳統深度處理技術處理效果不穩定和運行費用高的缺點。在實際應用中,超濾系統作為一項后續處理單元,通過與現行生化處理工藝相結合組成更為高效的處理工藝已進行了不同的工程實踐,具備自動化程度高、處理效果穩定、出水水質可靠等優點。超濾工藝與生化處理工藝主要有以下幾種結合形式。
2. 1 生物接觸氧化超濾處理系統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小型生活污水處理較早的采用的技術之一,它兼備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優點的污水處理技術。其主要構筑物為生物接觸氧化池,氧化池內充填填料。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多種凈化功能,不僅可以有效地去除有機物,還能達到脫氧和除磷的效果。主體工藝流程為:原污水→初沉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超濾處理系統→消毒→排放。
2. 2 兩段活性污泥超濾處理系統
兩段活性污泥法將污水管道、污水處理廠視為一個污水處理系統。其工藝特點是: 不設初淀池,A 段高負荷,B段低負荷,A、B 兩段污泥分別回流,充分利用污水管道中的微生物,為不同時期生長的微生物種群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讓其充分發揮作用,該方法耐沖擊能力強,處理效果穩定。主體工藝流程為: 原污水→格柵→調節池→A 段接觸氧化池→A 段沉淀池→B 段接觸氧化池→B 段沉淀池→超濾處理系統→排放。
2. 3 厭氧生物濾池超濾處理系統
厭氧生物濾池是一種內部裝有填料作為微生物載體的厭氧生物膜法處理裝置。厭氧微生物附著載體的表面生長,當污水自下而上升式通過載體所構成的固定床層時,在厭氧微生物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機物得以厭氧分解,并產生沼氣。其工藝流程為: 原污水→調節池→厭氧消化池→氧化溝→沉淀池→超濾處理系統→排放。污水經沉淀池預處理后進人厭氧消化池水解和酸化,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為后續處理創造條件。其主要優點是造價低、管理簡單、出水水質好、運行效果穩定。
3 污水處理回用中的主要技術問題探討
不同工程具備不同的實際情況,實際選擇工藝時,應結合自身的特點,經過多種方案對比,選出綜合效益好、可靠、管理簡便的處理技術,可從以下幾點予以考慮。
(1) 污水流量小(50~500 t /d) ,可生化性好,可采用生物膜法處理技術和物化深度處理技術相結合的方式處理。
(2) 用地資源緊張,應優先考慮占地少的工藝,設計成地下式或半地下式污水處理站,充分與自然景觀相融合以減少占地面積。
(3) 選用運行維護管理方便、運行費用低的處理工藝,盡可能提高運行管理自動化程度,減少操作人員變動頻繁、技術素質低所帶來的影響。
(4) 系列化、集成化、模塊化的中水回用設備生產技術,盡量使處理設備具備安裝簡捷、施工工期短、便于維護和利于擴大生產規模等優勢。
4 超濾技術在污水回用處理中的應用
某四星級賓館在擴建規劃改造中,計劃將其所排放生活污水收集后進行處理,達標后用于室外景觀綠化和廁所沖洗用水。由于該賓館級別較高,對回用水的水質穩定性要求高,因此選用超濾處理系統進行深度處理,首先經過常規的過濾處理后送入超濾系統,然后再送入回用系統。
下一主題:廢鋰離子動力蓄電池處理污染控制技術規范 |
上一主題:幾種吸附材料在含油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